感受鄉(xiāng)村振興成果,攜手探索創(chuàng)新之路【精選3篇】
感受鄉(xiāng)村振興成果,攜手探索創(chuàng)新之路【精選3篇】一
假如您問我徐州的春天哪里最美,我推薦的地方不是十里杏花的云龍春塢,也不是落英繽紛的彭園櫻花林,也不是桃花灼灼的賈汪大洞山,而是我妈妈的老家——沛縣俞莊。
現(xiàn)在正是仲春,青翠的麥苗茁壯峭挺,向遠(yuǎn)眺望,百畝田地在春風(fēng)的吹拂下,滾滾麥浪蕩漾著勃勃生機,似在歡迎我們的到來,田間地頭的薺菜既大又鮮嫩肥美,毛茸茸帶著鋸齒的薺菜葉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,薺菜一大片、一大片,滿是的,開花的,沒開花的。媽媽興奮的大喊起來,用水果刀連忙挖了起來,不到五分鐘,就挖了一大把。媽媽開心地說“晚上有薺菜餅吃了”我、姥姥、兩歲的小表弟也跟著媽媽熱火朝天地挖了起來。滿手,滿身都浸著薺菜的清香,望著綠油油的薺菜,我不禁想起了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句話“城中桃李愁風(fēng)雨,春在溪頭薺菜花”。是啊,薺菜味美性淡,還那么堅強。
俞莊滿眼的綠,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、麥苗的、薺菜的氣息和清香。
俞莊有整齊的樓房,陽光下軒敞亮堂。但村南十幾戶竹籬茅舍,更是別具風(fēng)情,媽媽說:“這些泥墻草屋就是媽媽曾經(jīng)生活的地方,我要去看看。”我們走過去,我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老人孩子多,年輕人很少。有幾個人認(rèn)出了姥姥,忙著打招呼,熱情的邀請我們?nèi)ニ麄兗遥牙训氖謫栠@問那。再三留我們吃午飯,我們婉言謝絕了。我說:“媽媽,他們太熱情了,城里人都不這樣。他們年齡這么大了,為什么不住新房呢?”媽媽說:“住習(xí)慣了,有感情,泥墻房子冬暖夏涼,多好呀?!?/p>
我還不太理解媽媽的話,對我而言,那片麥地更有吸引力。我和表弟跑過去,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玩,我們挖泥,堆城堡,捏泥人,過家家。一臉、兩手都是泥,泥巴涼絲絲的,太舒服了。更過癮的是,我們在齊小腿高的麥地里打滾,追逐。玩了一會,覺著不過癮,我提議,四個小伙伴分成兩組,玩打仗,青蔥的麥苗為我們作掩護。真像歌曲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唱的“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,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,老人們舉杯那個孩子們歡笑”。
回去的路上,我對媽媽說:“俞莊太好玩了。”媽媽問:“怎樣好玩的”我說:“俞莊既安靜又熱鬧,小朋友既熱情又淳樸。櫻花林、桃花林、杏花林太熱鬧了。五一節(jié)放假再帶我來吧?!?/p>
感受鄉(xiāng)村振興成果,攜手探索創(chuàng)新之路【精選3篇】二
這一天,南宋詞人辛棄疾來到揚州某鄉(xiāng)村,放松心情,體驗農(nóng)家樂趣,同時也為吟詩作詞收集一些靈感。
此時,辛棄疾正在鄉(xiāng)村小道上漫步,望眼路邊,只見到處都是碧綠的草和低矮的茅屋。上前一步,啊,前面閃出一條彎曲的小河,河水清澈,在陽光的照耀下像水晶一樣閃閃發(fā)光。河邊,長滿了一種茂盛的、不知名的野草,向著太陽的方向蓬勃地長著,碧綠的草葉在陽光下泛出金子般的光澤,美麗極了。
辛棄疾看著這如畫的鄉(xiāng)間美景,不禁看入了迷,腳步也放慢了許多。不知不覺,辛棄疾走到了一片空地上,他往前一看,呵!前面有一座茅屋,那茅屋又低又小,茅屋前,坐著一對年邁的老夫妻。辛棄疾攏目光一瞧,噢,這對老夫妻剛剛喝了些酒,正相互依偎在一起,親密無間地聊天、談心呢!
辛棄疾轉(zhuǎn)頭一看,正巧望見了這對老夫妻的三個兒子。這三個兒子都在做自己的事情。瞧!大兒子正在那彎曲的小溪旁為自家的豆田除草。他干得多賣力呀!汗水順著他的面頰和后背,一滴一滴地滾落,滴在地上,又很快地滲進了黑乎乎的泥土中,不見了。
看!二兒子正在為家庭做貢獻——編雞籠。他編得多精致啊!雞籠的厚度一樣,就連每根繩子與每根繩子之間的空隙,都是那么的一致。可見,二兒子的手藝可真是超一流啊!
“咦?”辛棄疾邊轉(zhuǎn)過身邊自言自語道:“這爽朗的笑聲哪里來?噢,原來是這個小家伙?!毙翖壖驳哪抗夥叛酆舆?,他,又看到了老夫妻的小兒子。這個小兒子大約只有五六歲的樣子,扎著兩個朝天辮。他正臥在溪頭剝著一個大大的蓮蓬。只見他雙腿懸空,正悠然自得地晃著腿。那樣子,好不自在!
看著這一派美好的鄉(xiāng)村田園景色,辛棄疾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,隨口吟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詞——《清平樂 村居》:
茅檐低小,
溪上青青草。
醉里吳音相媚好,
白發(fā)誰家翁媼。
大兒鋤豆溪東,
中兒正織雞籠;
最喜小兒無賴,
溪頭臥剝蓮蓬。
感受鄉(xiāng)村振興成果,攜手探索創(chuàng)新之路【精選3篇】三
現(xiàn)在的人們,不管什么戶口,總會有親戚住在農(nóng)村,于是也就有機會去感受鄉(xiāng)村,親近大自然。
我外婆就住在鄉(xiāng)下。每到長假我都會和媽媽一起回去度假。那里四面都是大山,真可謂“環(huán)外婆家皆山也”。大山擋住了外界的喧囂與煙塵濁氣,所以這里每一天都是寧靜的,空氣也一如既往的清新怡人。
所謂“入鄉(xiāng)隨俗”,在農(nóng)村就要像農(nóng)村人一樣生活。瞧我的裝束:一頂草帽,一雙人字拖,這就是當(dāng)?shù)剞r(nóng)民的裝扮。每到拋秧時,我和外婆、外公就都這樣打扮,然后脫下拖鞋下地干活。這時田里的泥巴泡透了,稀爛稀爛的,一腳丫子下去全從腳趾縫間擠出來,感覺非常奇妙。
拋秧并不需要什么技術(shù)含量,拔棵苗苗大概地拋到某個地方就行了。這下效率就成了關(guān)鍵。只見外公外婆一手捧著幾沓秧苗,另一手撥出幾個,像開槍一樣流暢地拋出去。我卻每次在左手抓一把,右手好不容易揀出來一棵,再小心的投出去?;仡^一看,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已被外公外婆拋下的秧苗包圍了,不禁苦笑。
砍柴禾也是一件辛苦而又讓人高興的事。那些山頭樹林看上去野的很,實則分成一片一片地,承包給各家各戶,那些樹木要么出售,要么作為自家的燃料。外婆家后頭的山就屬于外婆,有時家里的柴禾不夠了,外婆便拎著鐮刀往山上走。我也喜歡山,于是也跟了去。這兒的山矮小,但植物繁雜,有喬木、灌木及一些藤蔓、雜草什么的。松樹既是外婆的目標(biāo)。
外婆往往可以很輕松的上到山頂,然后開始砍松樹。而我卻總在山腳下聽著有節(jié)奏的砍伐聲“望山興嘆”。但路是人走出來的,我拎著鐮刀鉤住身邊的樹木,踏著滿地的斷枝敗葉,割斷拌腳的藤條,被公輸草劃得遍體鱗傷后找到外婆,而她已經(jīng)捆好幾捆松枝準(zhǔn)備下山了。揮著外婆那把沉重的多的大鐮刀,我試著劈了一下身邊的松木。只見樹干上留下一道無足輕重的刀痕,而我卻被震得兩手發(fā)麻。無奈,只好背柴下山。
改革春風(fēng)吹進大山,這些年來外公建了新房子,買了農(nóng)耕機,生活越過越好,農(nóng)村里的喜慶氣氛,我感受到了。